講台語.過好節—台灣傳統節慶與美食

講台語.過好節—台灣傳統節慶與美食福利品出清

講台語.過好節—台灣傳統節慶與美食網友評鑑4.5顆星

我朋友前幾天買了 覺得很滿意喔

博客來語言學習-中文/方言分類站長推薦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7224
  • 優惠期限:2014年04月02日止

  • 講台語.過好節—台灣傳統節慶與美食

    購買[講台語.過好節—台灣傳統節慶與美食]絕對物超所值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傳統民俗節慶與節氣,是古時候一般老百姓日常生活與農民耕作的最高指導原則。其中的十大節日,延續至今,成為全球華人共同的節日慶典。

      每年都會碰到的節慶,每年都會吃的年糕、粽子、月餅…,你可知道,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?而台灣傳統年節與美食之間,又有哪些錯綜複雜、神秘又有趣的關係?探究民俗諺語的疑問、尋找台語失落的優雅詞彙,學問盡在本書中。

      春節,狹義指陰曆元月初一開始至初四或初五,而廣義則包含到元宵節。在台灣過「新年」又稱為「新正」【sn-chian ,ㄙㄧㄣ-ㄐㄥㄧㄚ】,「春節」一詞,是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灣之後,才逐漸成為新年的廣泛說法。

      夏至,【ha(he)-chi ,ㄏㄚˇ(ㄏㄝˇ) ㄐㄧˇ】是古中國第一個國定假日,這一天白天最長,黑夜最短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,都是全國放假。

      中秋節,【di-tsi-chiet,ㄉㄧㄥ–ㄑㄧㄨ– ㄐㄧㄝㄊˋ】。商、周時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禮制。《禮記》曰:「天子春朝日、秋夕月。朝日以朝、夕月以夕。」中秋節賞月的起源,就是來自上古帝王祭月的禮俗。而祭祀月神的供品,則是現代月餅的最早「祖宗」了。

      冬至,北半球這天,晝最短、夜最長。是個很重要的節氣,台語稱「冬節」【d-ch?h ,ㄉㄤ–ㄗㄝ.】。台語俗諺「冬節大過年」是說冬至這天與過年同樣重要。又說:「冬節嚼圓也加一歲」到了冬至等於是過年,吃了湯圓就算多了一歲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王華南

      1949年出生於台北市的雲林西螺人,台灣大學商學系銀行組畢業,台灣師範大學鄉土語言教學支援人員培訓班結業,曾任華南商業銀行國外部科長、副理,後自板信商業銀行國外部經理職位退休,現任台北市新生、南港、百齡、建安國小台語老師,台北市基督教長老教會松年大學台灣鄉土史講師。

      台語相關著作有:《愛說台語五千年—台語聲韻之美》(2007,高談文化)、《簡明台語漢字音典》(2004)、《台語入門新階》(1998)、《實用台語詞彙》(1992)、《古意盎然話台語》(1989)

      此外作者於高談文化出版的著作尚有:《郵票裡的秘密花園》(2005)、《聽音樂家在郵票裡說故事》(2005)、《從郵票中看中歐景觀與建築》(2006)等。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learning17A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